English

艺术不仅仅为增值

1999-04-22 来源:光明日报 朱国良 我有话说

前些天,我去一位刚刚结识又是搬入新居的朋友家中玩,只见这位朋友的客厅和房间之中,不仅见缝插针地摆满了各类沐浴过秦风汉月的艺术品,而且在里里外外的墙壁上,只要空隙间,全部琳琅满目地挂足了字画,这不免使我想起一句古人之训来:“举凡无字画,是为俗人家;满墙是字画,也是俗人家。”

更令我不解的是,这位朋友似乎是为了显富摆阔,不仅洋洋自得这些如同办展览会一样,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摆设,而且还把这种摆设作为炫耀,津津乐道于墙上所挂字画在若干年后的增值等等。如此之举,让人感到有一股铜臭气和市侩气从中弥漫而出,使人如鲠在喉,不吐不快!

艺术是什么?艺术是作者思想和文化升华的结晶,是作者认识世界,感知社会,深入生活,通过提炼和刻画,以汗水和心血,奉献给人们的产物。艺术品作为美育的一种载体,能提高人们审美情趣,陶冶情操。如果只是把艺术当作是一种摆设,附庸风雅,追逐时髦,就会贻笑大方。说得不客气点,那是对艺术的亵渎。这如同清代的一位盐商,满身俗气,但为了赶时髦而不惜重金换取郑板桥的书画,以此作为摆设而炫耀。殊不料,这位板桥先生是位“事能知足心常惬,人到无求品自高”的人物,对这种仅以摆设显示、招摇标榜的角儿,纵使金山银山,也只是嗤之以鼻。在旧时一些有道德修养的文人,对用金钱之类以换图画,往往白眼淡看,而对真正“识人识货”,懂得艺术、赏识艺术的,能“以美陶情,以美辅德”者又是慷慨为之的。王羲之与老僧“书成换白鹅”的轶事、苏东坡与长老“赠诗换蒲团”的趣闻,无不说明了这一点。

自然,艺术是需要摆设的,但这种摆设,只是一种方法和形式,通过这种摆设后的欣赏,伴之以读书日丰,获知渐盈,是为潜移默化的陶冶性情和进行美育,如果仅仅局限于显示,仅仅为了增值,致富变阔,那么这种摆设不能说是暴殄天物,那也是艺术的悲哀了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